生活资讯
投资理财早知道 篇一百三十二:为上证指数正名?说说里面的猫腻...
2023-12-27 00:16  浏览:56

​最近“为上证指数正名”的文章爆火网络,当然它走的是黑红路线,被骂出了天际~

具体被吐槽点在于,他认为道琼斯指数成立127年来,年化只有5.5%,而上证指数成立33年,年化是10.8%,收益率完爆道琼斯指数

此外他还测算了标普500指数,从1957年开始,年化为6.6%,也低于上证指数的10.8%。

甚至啊,连纳斯达克指数从1971年成立到现在,年化为9.9%,也不如上证指数!

诶,数据看确实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思考好像又不对劲,有猫腻。

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这里面的几个误导细节。

细节一,上证指数为全市场指数,而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为30只,标普500指数是500只,而纳斯达克100是100只。

最开始90年代上证指数还叫老八股,只有8只,而现在是2000多只。

因为上证指数的早期股票数量实在太少,参考意义确实有限。

理论上来说,真正该和标普500对比的是沪深300;

而道琼斯指数,则应该对比上证50。

这样至少股数差不多,也算公平公正。

那么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数据如下:

从03年12月25日开始计算,过去二十年:

沪深300年化为:5.2%

标普500年化为:7.6%

上证50年化为:4.2%

道琼斯工业指数年化为:6.7%

看完近二十年的数据,再拉到近十年再看,就更难受了。

沪深300年化为:3.8%

标普500年化为:10.0%

上证50年化为:3.9%

道琼斯工业年化为:8.6%

至于他还拿纳指搬出来和A股比....这谁给的自信啊

近二十年

上证50年化为:4.2%

纳斯达克年化为:13.1%

近十年

上证50年化为:3.9%

纳斯达克年化为:16.7%

为什么同样是数据分析,对比差异巨大?

因为我统计的是过去二十年,但却没有统计赌场开门的前十年。

在1990-2003年这个区间,上证指数确实收益惊人。

上证指数刚成立时,还只有8只股票,当时初始100点,后来用了短短不到13年的时间,就飙到了1500点。

也就是前十三年暴涨15倍,从100点涨到1500点。

后二十年,指数就翻了1倍,从1500点涨到2900点。

那么问题来了,该不该统计90-03年的收益率,算,那么A股碾压美股,不算,A股被美股暴打...

你们说算还是不算?

我个人认为,严格来说,是不能完全算作在内的~

一是指数权威性不足,90年代最开始只有8只股票,这个时候也完全是瞎炒的阶段。

当时很多股民对估值的概念都没有,完全看心情交易。

比如当时上证指数市盈率70~80倍,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估值动辄上百倍。

如果不是后来不断纳入新的股票,让指数后续下跌的过程中平滑下来,靠原先的股票,早就灰飞烟灭了。

举个例子,老八股之一的申华控股,00年的时候股价4.2,现在1.8,类似的案例太多了...

这个估值直到2003年之后,才开始回归到正常的二十倍附近。

二是指数上涨没有财富效应,90年代中国股市才开门几年,股民数量不过寥寥几十万人而已。

直到2000年之后股民才开始快速增加。

由于股民太少,股票流动性太差,经常会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一个月指数涨跌±50%都很正常。

第三,最关键的,1990年代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4.8,目前是7.1,如果算上汇率贬值,那初期A股收益得砍掉一半啊...

........

所以为什么我统计的是03年-23年的数据。

因为这个二十年,汇率稳定,市场初步成型,茅台五粮液四大行纷纷上市,才勉强代表了市场发展的真实现状。

但真实数据很残酷,指数被海外碾压。

而且更头疼点在于,A股股民极喜欢追涨杀跌,导致每一波新韭菜,基本都以固定的周期频率高位进场。

比如08年、15年、21年,这三波每一波高点都吸引了大量新入投资者,期间大多人到现在几乎都是亏损的。

为上证指数正名?说说里面的猫腻...

所以现实情况是,A股不仅指数跑不过美股,赚钱效应,更是比不过美股…

哎,实际上,A股的业绩,也就和2000年之后躺平的日本差不多…

为上证指数正名?说说里面的猫腻...

算上汇率,我们比要日股稍强点~~

慰藉一下受伤的内心

小编注:为了丰富原创内容,值得买社区与优质媒体号进行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同时也为这些优秀的自媒体号提供展示平台。此篇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思哲与创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