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小导管介绍
超前小导管是隧道工程掘进施工过程中的一种工艺方法,主要用于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带、浅埋段、洞口偏压段、砂层段、砂卵石段、断层破碎带等地段的预支护。
超前小导管支护原理
1超前小导管是稳定开挖工作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施工方法。在软弱及破碎岩层施工中,超前小导管对松散岩层起到加固作用,注浆后增强了松散、软弱围岩的稳定性,有利于完成开挖后与完成初期支护时间内围岩的稳定,不至于围岩失稳破坏直至坍塌。
2超前小导管注浆适用于隧道拱部软弱围岩,松散、无粘结土层、自稳能力差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级破碎岩层。
3通过超前小导管注浆能改变围岩状况及稳定性,浆液注入软弱、松散地层或含水破碎围岩裂隙后,能与之紧密接触并凝固。浆液以充填,劈裂等方式,置换土颗粒间和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及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凝结,将原有的松散土颗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结构,强度大,防水性能良好的固结体,使得围岩松散破碎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
质量与安全注意事项
(1)在注浆前要对机具完好性、连接管路和封口是否良好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处理,以防压力爆po导致伤人事故。
(2)注浆前要先做注水实验,不可直接注浆。
(3)必须为作业工人配置必须的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
(4)钢管与拱架要焊接牢固,待注浆完成后要立即将注浆孔堵塞密实。
(5)进行注浆施工的过程中,要实时密切监控注浆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支护出现变形或损坏,要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
(6)掌子面的开挖工作要在注浆施工结束后4小时方可进行。
(7)相邻两排的小导管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而且不可小于1m 。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超前小导管与管棚法有何区别
在隧道施工中,超前小导管和管棚法都是常用的掘进方法,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超前小导管是一种先进的掘进方法,它是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机器设备,通过液压推进机械和钻探头,实现隧道掘进的过程。超前小导管适用于土层、砂层、砾石层、岩石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掘进作业,并且可以适应较大的曲率半径,可以满足较高的掘进速度要求。
而管棚法则是一种传统的掘进方法,它利用钢管或者其他的管材组成的管棚作为掘进壳体,在壳体内挖掘出隧道,然后再逐步拆除管棚。管棚法主要适用于较软的地质条件,如泥土、软黏土等。
总的来说,超前小导管和管棚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隧道的要求。超前小导管通常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掘进,可以实现更快的掘进速度和更高的精度,但是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而管棚法则相对简单,适用于较软的地质条件下的掘进,但掘进速度相对较慢。
隧道超前小导管规格为什么尾部需预留不小于1m不钻孔的止浆段
超前小导管尾部预留不小于1m不钻孔的止浆段,主要是为了确保注浆质量和隧道支护效果,具体原因如下:
隧道掘进过程中,隧道超前小导管规格是从后向前推进,因此尾部是先进入地层中的部分,地层的稳定性和密实程度对超前小导管的支护效果至关重要。预留不钻孔的止浆段可以确保超前小导管的尾部能够完全埋入稳定的地层中,从而提高隧道支护效果。
在注浆过程中,如果超前小导管尾部没有预留止浆段,注浆液就有可能从尾部流出,导致注浆环的断裂或者注浆液流失,从而影响注浆效果。预留止浆段可以防止注浆液从超前小导管尾部流失,并确保注浆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超前小导管尾部可能会遇到难以控制的地层变形和断裂等情况,预留止浆段可以帮助控制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保证注浆环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