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虫别名又叫琵琶长虫、琵琶黑虫、黑琵琶虫、黑虱虫。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喙尾琵琶甲是云南彝族地区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俗称臭虫,臭鸽子虫。具有抗l菌、消l炎、解l毒、调节机体免l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药材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对一些疑难杂症有显著的疗l效。民间用于治l疗发烧、咳嗽、胃l炎、疔疮、肿l瘤等疑难杂症。
琵琶甲虫是一种能够产生干果香味的昆虫,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虫类,同时也可以作为食品、饲料和药材等用途。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药l物等领域。琵琶甲虫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其养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开始涉足琵琶甲虫养殖,不过总体上,国内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喙尾琵琶甲成虫体长约2.4cm,体宽约1.1cm。卵圆形,黑色,无光泽,跗节褐色;上唇凹入,被纤毛及茸毛;唇基略凸出,被一个颇明显的直缝和额分开,头被大刻点,两侧刻点近于相连。触角的4~7节,长约2.5倍于宽,8~11节圆而略长,第十一节几乎不长于前方的节,形状尖。前胸较小,宽略过于长,前缘凹入,后缘稍凹入,从前角到中间略圆,略放宽,然后从中间至基部几乎缩小成直线,仅两侧有细边,沿着边有一个很浅的沟,中央几乎扁,雕着很大的刻点。鞘翅基部宽等于前胸,从基部到中部逐渐放宽成圆形,使近于中部之宽2倍于基部,越向后越显得钝圆,末端变成尖锐而短尖。鞘翅显得扁,几乎平,两侧的龙骨突起从上面看见前端的1/3。缘折前端1/4宽,从此到未端突然缩窄平滑,和鞘翅背面的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背部刻着明显的皱l纹和粒点,从中可以认出纵纹的遗迹。颏圆,前胸腹板在基节间沿中线有沟,向下弯而变扁,没有龙骨突起。腹部刻着细皱l纹,后腹有刚毛刷,呈铁锈色。但未两节似乎光滑而小,有稀刻点,胚节有刺,前端1/4的内侧稍弯,后端1/2直,跗节褐色。
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在曲靖、昆明、玉溪较为多见。经过专l家调查研究,从喙尾琵琶甲的分布区域表明,喙尾琵琶甲生存的环境为:气温13-19℃,年降雨量为750-1100毫米,海拔为1500-2100米。同时,喙尾琵琶甲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具有夜间活动和群居的特性。
喙尾琵琶甲具有抗l菌、消l炎、解l毒、调节机体免l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民间用于治l疗、发烧、咳嗽、胃l炎、疔疮、肿l瘤等疑难杂症,是云南才有的昆虫。而打屁虫学名叫椿象,是半翅目蝽科昆虫,体色黑褐色,主要生存在野外,在我国许多省市都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