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大大缩短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时间和颗粒形成时间,同时大颗粒粒径分布明显增多,活性极大提高。本发明能够有效缩短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时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满足企业对污水的处理需求,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实验证明,通过本发明所制备的厌氧颗粒污泥主要以甲1烷八叠球菌类型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丝状菌与杆1菌,该厌氧颗粒污泥的直径以2— 3mm为主。
不同特性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对pH值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含碳水化合物的废水会引起pH值的降低 ,而含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废水则会造成pH值上升。因而 ,进液时废水可有不同的pH值 ,关键是保证进液后pH值的稳定 ,使废水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防止酸积累对甲1烷菌产生毒性影响。在操作过程中出水回流不仅在反应器启动阶段提供反应器一定的水力负荷 ,且由于出水碱度高于进水碱度 ,可增加废水的缓冲能力 ,减少化学物质的添加。
厌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明确厌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 产生的影响机制,通过改变pH、污泥负荷(Ns)和C/N比,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及其上清液的EPS(胞外聚合物)产生量及组分多糖、蛋白质的变化情况,采 用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了pH、Ns、C/N比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酸、过碱和不适当的C/N比不利于厌氧颗粒污泥形态保持和微生物生长,但 Ns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