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焊缝较短时,尤其要注意,因为生产人员经常重视生产而忽视质量,由于焊缝较短,焊完一道后,温度还较高,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实时监督,以防温度过高,又继续焊接。多层焊时每层焊道的焊接方向要一致,各层的焊接方向可以相反,焊道的接头应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30mm。
除打底层厚度4~6mm外,其余每层厚度控制在3~4mm。建议焊缝宽度,平焊缝≤16mm,其它位置≤25mm。焊接完毕,应立即检查焊缝外观质量,对表面成形不符合要求的焊缝,在保证层间温度≥100℃的前提下,立即进行修补,修补长度不得小于50mm。
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焊接时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打底电流应小于200A,禁止大电流操作。
焊后热处理
焊接完毕,应立即将温度加到200~250℃,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回火完毕后,用防火岩棉覆盖,使其缓冷,保温时间按板厚确定但不少于2小时。通过多次对铸钢件的横焊、立焊位置FCAW 焊接工艺试验,选择以上合理的控制流程,该工艺能够满足生产和船级社标准的质量要求。
两条焊道之间必须保持30%~50%的熔敷金属重叠量,以保证焊接修复后机加工时保持焊道表面的平滑。
采用手工电弧焊和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时,必须用毛刷或切削的方法清理焊道之间残留的焊剂。
还可以采用在曲轴的每90°位置增加一条堆焊焊道,以进一步减小焊接变形。在青铜或铜制零部件修复中,添加钎缝金属比采用堆焊的方法在消除应力和变形方面更加有利。
钢结构制造过程中,重要受力节点常有许多条焊缝要求熔透探伤。传统的焊接工艺是碳弧气刨反面清根工艺,近些年来,钢结构行业开始使用焊接陶瓷衬垫免清根工艺,这是一种在焊缝坡口反面敷设焊接陶瓷衬垫后在正面进行施焊,反面焊缝强制成型,使焊缝饱满、焊道整齐的焊接方法。在大多数焊接工况下,后者比前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有逐渐大部分取代前者的趋势。